2024年,普安县实现干茶产量9700.19吨,综合产值18.08亿元
11月14日,贵州省普安县的贵州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机器嗡鸣作响,奶香与茶香交织弥漫。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麻利地将小包装茶叶装入印着俄文的包装盒,动作娴熟高效。
车间尽头,集装箱内的茶叶已打包完毕、码放整齐,箱身印着的中欧班列标识格外醒目。再过几天,这批承载东方韵味的茶叶将搭乘中欧班列,横跨亚欧大陆发往俄罗斯,开启一段跨越山海的芬芳之旅。
从茶马古道的马铃叮当,到中欧班列的汽笛长鸣;从大山深处的茶园,到万里之外的餐桌,这片东方树叶的芬芳之旅,让绿色发展的果实,实实在在落到了乡亲们的口袋里,也让黔西南的生态好茶香飘万里。
大山里的“活化石”:云雾滋养的好茶
这片东方树叶的旅程,始于普安县郁郁葱葱的茶园。
普安地处北纬25°黄金产茶带,18.3万亩茶园如绿毯般铺展山间。更特别的是,普(安)晴(隆)两县交界的云头山,曾发现一枚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
此后,普安开展大规模普查与专家鉴定,结果令人惊叹:全县共发现古茶树2万多株,树龄最长达4800年。这种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的茶种,让“四球古茶”声名鹊起。
普安四球古茶树
四球古茶为何能在此扎根?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自然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乐土。近年来,普安县以茶为媒,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让这片土地的茶资源优势充分释放。
茶资源集中、生态干净的优势,吸引众多茶企入驻。“这里茶产业基础好,茶叶品质更是上乘。”贵州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春萍说,正是看中这份潜力,她才决定在普安投资建厂,借这片好茶拓展国际市场。 钢铁驼队载香行:好茶闯俄罗斯 普安茶借“丝路”出海,古已有之。
普安县白沙乡卡塘村,一条一米多宽的白沙古驿道静静卧在山间,这里曾是出黔入滇的重要通道。这条古茶马古道的遗迹,曾见证茶叶作为重要商贸物资的流转历史。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在普安建成万亩茶场,将其打造为全省红茶出口基地,普安茶便已批量出口欧洲。
2017年,拥有20余年茶叶进出口贸易经验的湖南客商唐春萍,带着团队来到普安,贵州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此落户。“这么好的茶,不能只闷在大山里。”唐春萍语气坚定,“得让外面的人也尝尝咱普安的味道。”
企业刚扎根,机遇便如期而至。2018年莫斯科茶展上,俄罗斯经销商米哈伊尔一眼相中习普公司的茶叶。他端起一杯红茶轻抿,醇厚口感与自然清香瞬间打动了他,当即拍板合作:“这茶味道纯,有股天然清香,我们那儿的人肯定喜欢。”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不久后,普安茶便在俄罗斯市场打开了销路。
为贴合俄罗斯消费者口味,公司特意研发奶香乌龙茶,采用便携小包装设计,拆开即可冲泡。“俄罗斯人爱喝带奶香的茶,小包装也适合日常携带。”技术负责人刘小清介绍,“出口茶,质量是命根子。我们用‘分拣机+人工’的方式,确保每一片都达标。”
随着市场深耕,普安茶在俄罗斯的销路愈发宽广:线上入驻YANDEX、OZON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下闯进琳达LINDA、地球仪GLOBUS等连锁超市,5530个销售网点遍布俄罗斯16个百万人口城市,连白俄罗斯都涌现出不少回头客。
“2024年,我们对俄出口茶叶483吨,创汇3939万元,还带动全州好几家茶企一起出海。”唐春萍语气里满是实在的喜悦,“农产品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就是要搭起桥梁,让更多黔茶顺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一片茶叶富一方:日子跟着茶飘香
这些带着异域风情的小包装茶,已成俄罗斯市场热销品。这片东方树叶的跨国旅程,不仅连接起普安与世界,更给普安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冬日的茶源街道联盟村,茶园里依旧热闹——茶农们忙着管护、整理茶园。“以前种地忙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茶产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联盟村茶农余泽欣笑着说,“家里种了5亩茶一年就挣两万多,加上茶厂务工,足够一家人开支。”
习普公司生产车间里,不少工人是茶源街道的搬迁村民。“一个月挣3000多块,在家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工人王丽说着,脸上漾着满足的笑意。
数据显示,2024年普安县18.3万亩茶园实现干茶产量9700.19吨,干茶产值13.28亿元,综合产值18.08亿元,惠及1.8万户7万余人,户均增收1.7万余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树”。(记者 唐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您可与本网联系,本网站将积极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理。
手机号未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