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能源绿 一品红

——电力扶贫助力老茶场重生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重要指示:“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坐落在淮安市盱眙县革命老区黄花塘镇的雨山村,这个曾经有着32户贫困户、96个贫困人口的小村,现如今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今非昔比,家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说起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得从一个“能源绿 一品红”电力特色扶贫项目说起……

老茶场迎来新生

史家健是雨山村雨山茶场的场长,20多年前他从有着“苏北焦裕禄”之称的父亲史有治手里接过经营茶场的担子,也担起了雨山村村民们生计的担子。

雨山村位于大别山余脉,毗邻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雨水充沛,空气和水源质量均达到一级标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条件,造就了雨山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而近年来,由于茶场缺乏先进的制茶工艺制茶设备陈旧落后,茶场以销定产,茶叶销量逐年下滑,集体经济规模逐步萎缩。这个曾经荣获“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淮安首批“老字号”品牌产品的60年老茶场步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

61年前,雨山村的村民日子过着异常艰苦的日子,家家户户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玉米糊、山芋叶。1958年,雨山茶场成立,然而当地老百姓并不懂采茶、制茶,因此他们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后来史家健的父亲史有治从宜兴农校毕业,响应国家支援苏北建设的号召来到了大雨山,带着当地村民扎实苦干,慢慢地过上了好日子。因此,这些年场长史家健脑海里经常萦绕着父亲当年殷切的嘱托。

在史家健一筹莫展之际,“能源绿 一品红”电力扶贫项目给他和雨山村的村民们带来希望的曙光。用史家健的话说,这像极了他刚接手雨山茶场起初的那几年里,乡里的电工们用牛车将电线杆运到了雨山村的场景。

“一品红”应运而生

以往,雨山茶场产品相对单一,只生产绿茶。经过深入调研,并很据黄花塘镇气候特点以及填补苏北地区没有红茶产业的空白。供电公司因地制宜地以开发红茶新品种为产业扶贫的切入点,决定帮扶雨山茶场开发独具苏北地区特色的生态有机红茶。

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史家健和雨山村村民们的一致赞同,雨山村当地采茶资源相当丰富,年产春茶近三万斤,开发红茶可以充分利用春夏秋三季茶树鲜叶制茶,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茶树的经济效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供电公司找到史家健商量,要想制好红茶,首先就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的制茶经验。为此,电力扶贫工作人员与工人们一起奔赴浙江、安徽等地考察红茶生产的机械设备,学习高品质红茶的生产制作工艺,并投入资金为茶场打造苏北第一条全电气化红茶生产线。

image.png

村里的人一辈子都用传统的手工艺进行制茶,对新置办的电气化生产线抱有极大的兴趣。2018年8月28日,雨山茶场首份58公斤红茶正式下线,当地的茶农们围聚在了茶场里,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场长史家健站在欢欣鼓舞的人群当中,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这套不需要人工操作的红茶生产线,即将带给雨山村村民们新的生活。

那一天,雨山红茶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能源绿 一品红”。史家健向村民们解释说:“能源绿”代表着绿色新能源,“一品红”则寓意深长,这里面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精神,也有供电公司为茶场新时代发展注入的初心……

多举措助力脱贫

据茶场里面的工人介绍说,过去茶场的设备老旧,传统的老锅炉污染重、耗能高,对当地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现如今,供电公司依靠自身的行业优势,投资建设400千伏安公变、200千伏安专变各一台,高效地满足了雨山村民和茶场的用电需求。

“他们在茶场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板,茶场里有蓄电池。”史家健口中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是供电公司在茶场投资安装的光储一体化装置,其中太阳能电池板56千瓦,电储能装置50千瓦时。利用昼夜峰谷电价差来降低生产成本,余电上网还可以为村民们增加收益。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让雨山茶场每年减少燃煤使用6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吨,节约茶场生产成本10余万元。雨山茶场的产业扶贫像插上了“绿色翅膀”一样,彻底焕发勃勃生机。

有了产品,下一步就是如何打通销售渠道了。供电公司成立专家设计团队对红茶产品外观和形象进行深度设计,组织邀请多家省部级媒体走进雨山茶场,宣传雨山茶场的特色茶文化,利用多种商务平台、电子平台等现代化营销手段,推介红茶品牌,不断提高红茶的市场占有率。

九十年代中期,扶贫通电工程来到了雨山村,实现了老一辈雨山村民“电灯电话”的理想,曾经煤油灯熏黑土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新时代,“能源绿 一品红”电力特色扶贫项目不仅为雨山村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雨山村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让贫困家庭累计年增加收入达12万元。

雨山村的32户贫困户、96个贫困人口笑了,如今雨山村已经成了当地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他们知道,美好的明天在向他们招手……


© 2017-2020 中国国家品牌网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4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