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扎根一线的“三清”博士 

【概要】

谢邦鹏是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三清博士”,2008年进入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工作后,他扎根一线从最普通的继保班班员做起,逐步成长成材。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谢邦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谢邦鹏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的配电自动化项目助力浦东核心区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4%,赶超东京、纽约。新时代电力工匠的创新精神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一股创新热潮在国网公司一线蓬勃生长。

【主要内容】

“追梦人”到“实践者”

1982年,谢邦鹏出生于四川新都,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自己拆拆弄弄,动手组装电动玩具车,最讨厌的是作业写到一半突然停电。当老师的谢爸爸鼓励他,好好念书才能解决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1999年,谢邦鹏如愿考上清华大学后,他毅然选择了电力专业。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谢邦鹏在清华大学一读就是九年,成为了别人口中的“三清博士”。2008年毕业时,很多“高薪、高福利”的工作都向他抛来橄榄枝,可他却因为导师卢强院士的话来到了上海浦东,当了一名继保工人,“去上海吧,此地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电网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浦东将大有可为。记住,创新要与实践结合,服务于实际,我们做的工作才有意义。”

他戴上安全帽,立志扎根一线,一开始,他觉得凭借自己多年的学习,应付日常工作应该绰绰有余,可作为职场新人,谢邦鹏的踌躇满志一开始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第一次去现场是在2008年冬,只听见老师傅们耐心地讲解着,“格斯基地器(这是继电器)”,“格柜子里厢赛斯小系(这个柜子里面全是小线)”、“把格度噶桑搬过来(把那个大东西搬过来)”……天那么冷,谢邦鹏的脸上却冒出了汗珠。原来他这个川娃子,完全听不懂上海话。

不光是语言上的障碍,第一次参加现场抢修,10千伏李冰哈雷开关站内,分段自切保护屏上“自切未就绪”指示灯始终点亮,谢邦鹏仔细对照图纸查找各个回路,却迟迟查不出故障原因。看着急得满脸通红的谢邦鹏,当天工作负责人朱巧中侧步上前,轻轻推上了一枚小开关,指示灯瞬间熄灭,“一段自切电压小开关不合上,你忙半天也没有用的。”面对学历并不高的朱巧中,谢邦鹏笑得有些尴尬,他认识到自己的现场经验是如此匮乏。

屡屡碰壁难免心灰,注意到谢邦鹏在班里话愈发少了,当时的继电保护专职沈光敏有些在意,“小谢啊,你这几天怎么都不来找我问问题啦?”听着沈师傅一字字蹦出来的“洋泾浜”普通话,谢邦鹏感动的同时有点愧疚,将这段时间遇到的挫折讲给沈师傅听。“小伙子别急,咱们继电保护专业的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场积累经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看那些‘老法师’,刚来的时候不比你强多少!”

沈师傅的鼓舞给了谢邦鹏信心,也让他沉下心来,重新开始。翻开图纸,学习每一个符号的含义;核对设备,弄懂每根接线的原理;记录下现场工作流程,搞清楚每一个步骤的缘由——谢邦鹏主动向班组长要求派给尽可能多的工作。他成了班组里拧螺丝、接线头、看图纸、做笔记最多的人。慢慢的,他能够独挡一面2010年正逢上海世博会召开谢邦鹏主动请缨,负责世区域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当时世博园区还在建设阶段,车辆无法驶入,要排摸设备情况,只能靠双脚步行。这一走,每天就是二三十公里。谢邦鹏用双脚“丈量”了浦东世博区域全部代维用户站的供电路径后,精确绘出数千条线路的接线图为身边同事更好保障世博供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别人躲都躲不及的“累活”,在他看来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每次加班抢修都主动争取参加,同时他留心听着同事们之间用上海话交谈——都说学会一门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扔进这个语言环境——慢慢地,他能够完全听懂海话了。 

“实践者”到“创新者”

谢邦鹏犹如海绵吸水般,拼命在一线积累经验,学习现场工作要领,参加工作3年后,他也从班员成长为继电保护班班长。

自02年以来,高速发展的中国每年GDP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谢邦鹏和同事们每天为着新站投运、验收,奔走在浦东各个角落,白加黑、五加二,很少休息。随着对现场情况的深入了解,谢邦鹏的工作目标,也慢慢从原来单方面地自己累积经验,转为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改变。“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是他最常思考的问题。求学的时候谢邦鹏总是最好奇、最善于思考的那一个,而这个特质也保持到了工作中。

2011年,谢邦鹏参加一个主变回路的检修。检修中要卸下20多个继电器,拧开400多个螺丝。两三个小时干下来,大伙儿手都抬不起来了。“这样不行,工作量太大,大伙负担太重。” 谢邦鹏开始思索,初衷是为了解决人员不足与工作量逐渐增加的矛盾,帮助班组同事减负,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现在连汽车换轮胎都用电动工具了,是否可以设计一种专用工具?”带着这个想法,谢邦鹏自己画图纸设计,经过试验,拆装电磁型继电器的组合式电动套筒在2012年投入使用,并获得了发明专利。以前20多个继电器的螺丝拆卸需要三、四位壮小伙合力,花费两、三小时完成,现在有了这套工具,一位女同事能够单独在一个半小时内轻松完成。

image.png

 “创新不怕小,小革新也有大成效。”在谢邦鹏的带领下,一股创新热潮在国网公司一线蓬勃生长,新时代电力工匠的创新精神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谢邦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谢邦鹏和他的团队在一线共开展创新课题40余项,发表EI等收录的科技论文十余篇,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6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1项。

 “创新者”到“开拓者”

有人说“博士在一线就是对人才的浪费”,谢邦鹏的个人成长经历就是对此类观点的最好驳斥。

“我最感谢的,是公司领导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度,也给了我阶梯式的进步空间。”谢邦鹏坦言,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每一步脚踏实地。

从初入行的职场菜鸟,到带领班组“全民创新”的博士班长谢邦鹏用了3年,有了这些年的技术沉淀,谢邦鹏有着更大的目标与方向。

2011年,浦东城镇供电可靠率为99.976%,也就意味着年均停电时间为126分钟,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想为浦东做些什么”谢邦鹏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2013年,国网上海电力开始建设包含陆家嘴和世博园区的10平方公里供电高可靠性示范区,谢邦鹏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并被委任为核心区建设的继保和配电自动化团队负责人。

2010年谢邦鹏在世博工地.JPG

示范区采用全新的分布式FA(馈线自动化)设备,实施后可实现秒级自愈。但是,“如何检验这些FA设备?总不能用真电网来测试呀?”为解决这一问题,谢邦鹏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上海电科院合作,创新搭建了分布式FA仿真测试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在FA设备投运之前即可得知其内部逻辑是否正确。

分布式FA技术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谢邦鹏团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当讨论到闸刀变位判据条件开放时间时,一位老师傅提出马达运转时间一般在8秒内,应设置为8秒,但谢邦鹏凭借自己多年的一线经验,立即纠正,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考虑马达运转时间,还需考虑节点变位时间和通讯报文传输时间,最终将时间确定为30秒。

“30秒的设定”很快得到验证---2015年6月23日,核心区内10千伏宁阳塘桥开关站所送环网电缆发生故障,环网分布式FA快速启动并正确定位和隔离故障电缆,11秒成功恢复供电,核心区配电自动化技术首见其功。“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值得瞩目的成绩,原本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事儿,现在11秒就能达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通过谢邦鹏团队的努力,截止目前,浦东核心区内供电靠性已达到99.9994%,超越纽约、香港等国际著名城市,标志着世界一流配电网雏形在上海浦东形成。

image.png

成绩的取得并未让谢邦鹏停下脚步,2018年4月,目前唯一一家国网系统内的能源服务中心——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谢邦鹏又一次迎难而上,担任了中心副主任。

张江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集聚了科技型企业7万余家,各类研发机构1400余家,传统的单一能源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综合能源服务是最佳解决方案,但究竟需要怎么做?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那我们就探索出一条张江之路。”上任初始,谢邦鹏与他的团队满怀豪情。

依托“大云物移智”等前沿信息技术,谢邦鹏和他的团队着手打造集能源监控、分析、管理、交易、服务、应用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城市能源云平台”,平台既为政府、能源企业提供能源监管、能源优化的上层能源资源管理,又为能源客户、能源服务公司提供开放共享、灵活智慧的综合能源服务互动。

一个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城市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正在张江逐渐形成,从零开始书写的张江答卷,是谢邦鹏也是国网公司从“创新者”到“开拓者”的扎实一步。


© 2017-2020 中国国家品牌网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498号-2